网络连接师生,线上教学开启新模式

发布时间:2020-03-09  浏览次数:1043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 “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要求,学院迅速部署,网络教学全面推开。全体教师投入网络课程建设的热潮中,经过一个月精心准备,32日,我院师生如期线上开课。多样化的线上“教与学”,让传统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饱满,形式更具特色,学生给予了很多好评。

开学第一天,动科系白雪瑞老师戴起耳机,早早坐在电脑前“热身”,到课前半小时在QQ学习群发布通知,按照“三部曲”:①创建腾讯课堂,并在QQ群分享链接,邀请学生全部进入。②在云课堂和腾讯课堂发布上课签到,让学生完成。③在腾讯课堂上打开PPT等资料,准备上课。就这样,白老师的《动物微生物》课的“线上教学”开启了!众所周知,微生物肉眼难以观察,知识点多为抽象不易理解,且繁冗复杂,因此以课堂PPT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,学生积极性不高。然而,新学期第一天的这4节课,白老师不仅收获来自学生的“花花”,也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
对着屏幕PPT讲课,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和学习状态,白老师表示,在开课前一度担心教学质量。为了提高学习兴趣,她将“疫情元凶”新型冠状病毒加入授课内容中,不仅给学生讲了什么是微生物,微生物有那些特点,更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无论在人医还是兽医等领域的重要性,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。她还将传统的PPT课程内容(45-180 min)重新组织制作,分成多个20-30min的小PPT,增加课中小组讨论、抢答、投票、测验等活动,及时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,她将以往蓝色背景、内容陈旧的PPT进行“翻新”,加入更符合学生口味的图片、动画等。同时,引用更为直观的动画、视频等网络资源,使抽象概念具象化,知识难点得以解决。为了加深学生对繁多知识点记忆,白老师在网上学会了编辑思维导图,可清晰呈现知识框架,便于学生课后整理笔记,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。

      白老师完成一周的课程建设,至少需要20多个小时,而督促两个班65个学生完成课时任务、在线答疑解惑,以及课后问题、谈论、作业、评价等在线批阅工作,要持续几天在线时间。如她所说,“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,线上教学工作就要科学且全面,就要付出较多精力。”

    通过以往教学经验和第一周的线上教学实践,白老师认为,第一周良好的教学势态,会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,但要维持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,需要不断优化或创新教学设计,比如加入云课堂中“闯关模式”,多尝试在线探究性教学、启发式教学、互动式教学、专题研讨、读书报告、个人或小组探究、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,多积累线上教学经验。同时,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,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,形成较为完善的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案,有效提高教学效果。